2022年4月16日下午,由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主办的“山东大学东北亚学术讲坛第44讲”以视频会议的方式成功举办。bevictor伟德经理、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丁一兵教授受邀作了题为“不确定环境下全球分工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变迁”的专题报告。本次活动由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副经理、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经理张景全教授主持。
报告中,丁一兵教授就世界经济面临的多重不确定性叠加、全球分工体系的变化态势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变化态势进行阐述。
针对现如今的国际经济格局演变态势,丁一兵教授从长期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短期政策调整、非经济公共事件冲击和极端地缘事件冲击这四个角度对世界经济面临的多重不确定性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丁一兵教授指出并分析了多重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主体行为逻辑的四方面主要变化:一是各主体对经济安全日渐重视,体现在强化对包括资源、技术、市场在内的关键能力和以储备为重点的额外能力的掌握,以及实施多元化或去中心化的经济政策以分散风险;二是综合安全观凸显,体现在经济安全与包括国家安全在内的各层面安全的联系愈加密切;三是赋予经济环境稳定和内外部经济关系稳定以更加重要的考量程度;四是增加对良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态势的关注。
围绕全球分工体系的变化态势,丁一兵教授先简单回顾了分工模式变化、分工空间网络发展和分工产品结构升级这三方面变化,进而对其未来的可能变迁进行了深度解析:一是以价值链分工为主的分工模式的变化,体现为以非多元化和减少生产环节为特点的“缩链”、以可能多元化和转移国际生产链条为特点的“转链”以及以国内生产替代国外生产为特点的“补链”;二是分工空间网络的变化,可能出现基本不变、多中心化、去中心化、有中心的分散化等多种发展形式;三是分工产品结构的变化,例如考虑非关键制造业产品比重是否上升。随后,丁一兵教授讲述了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着重提到了中国可以通过注重“一带一路”建设的布局规划以及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往来等方式应对国际环境中各方面叠加的不确定性。
对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变化态势,丁一兵教授从储备货币角度对“多元化”特征进行了五点解读:一是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地位下降,但仍是主导货币;二是新兴市场国家超额(额外)储备增加;三是非传统储备货币地位上升;四是在非传统储备货币中,人民币地位上升最为明显,但幅度相对有限;五是“布雷顿森林体系Ⅲ”尚未被理论界接受。随后,丁一兵教授讲解了主导性国际货币的经济逻辑,并指出“多元化”趋势将大概率延续,而何种形式、何种程度的多元化则是学界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丁一兵教授的报告获得热烈反响,现场讨论热烈。分享结束后,丁一兵教授解答了同学们关于“中国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先发优势能否助力人民币未来地位提升”、“美国推行弱化中国供应链地位的系列举措,中国能否应对得当”、“人民币国际化能否助力中国参与新的全球金融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问题,获得参会师生的一致好评。论坛主持人张景全教授对丁一兵教授的观点表示认同,并就俄乌冲突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发表了相关见解。(文/张晓鸥)